任何投资项目都有一定周期,而钢贸企业的贷款大都是符合钢贸经营特征的短贷资金,无法完全满足长期项目的资金需求。于是,这些钢贸企业不得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续贷上,续贷不足数就增贷,或通过民间借贷补充,大大增加了资金风险。近两年,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压缩钢贸行业贷款资金近七成,由此付出的代价是20%的钢贸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。
但从钢贸商发展情况看,每一段历史时期的经营方法是不一样的。在供不应求时,钢贸商靠资源生存;在互联网技术没有普及时,钢贸商利用信息不对称扩大盈利;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,钢贸商则把关注度集中到建立、完善终端用户渠道上来,提供包括加工配送、资金填付、为对方设计零库存方案等服务上来。
痛定思痛。钢贸商不应成为投资商,应当做服务商,只有在做好了钢铁产业链上下游服务的基础上,才有可能谋求更大的发展。现在,许多钢贸企业都是有多大资金实力就办多大的事,该建仓的时候就建仓,有客户需求的时候就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客户需求,并通过契约的形式明确各自职责,从而还原钢贸商的本来面目———服务商。
当前,一些20cr精密钢管钢贸企业以“终端为王”为经营理念,按照用户
前几年,有些钢贸商在传统旺季“金九银十”来临之时,会备足库存量准备博行情,结果往往由于“金九银十”需求不旺、价格不涨而亏损。如今,大多数钢贸商都摒弃了博行情的经营方式,不再盲目建仓,而是按照企业现有资金实力、市场需求、行情走势,多批次、少批量地进货,多渠道建仓。随着库存降低,钢贸企业既减轻了资金成本的压力,又极大地降低了经营风险。有的还能在资金收缩压力下实现逆势扩张。从存活下来的这些企业来看,他们在近期钢市回暖的行情中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一定的盈利。究其原因,是这些企业面对资金缺口时,实施了扬长避短的转型计划,获取了持续发展的动力。
需求,提供专业的钢铁物流服务。一些钢贸商拥有渠道,但缺乏资金,往往会找交易网站、大商家“托盘”。交易网站和大商家,通过总结业内运作情况,不断修补企业经营“短板”,加强钢铁物流仓储环节设点和监管。例如,上海一家网站利用参股董事企业实力,近年在多地布点,其中有该董事企业原有的仓库,也有新建的仓库。该网站布点的目的是减少两次物流,为终端客户提供高效、优质、低成本的服务。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后,市场行情经常“倒挂”,钢贸商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,盈利水平取决于进、出货的节点。因此,不少钢贸企业转战网上虚拟市场和现货实体市场之间,从低价渠道进货,按市场波动节奏出货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一些钢贸商和钢厂变博弈为合作,实现共赢。有的钢贸商和钢厂联手搭建销售经营网站,加大厂家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力度;有的钢厂把库存推到合作的交易网站上,不仅丰富了网上交易资源,也为滞销的产品找到了更多的销路;有的钢厂和钢贸商合作,实施在一个时间段里售后结算的模式;有的钢厂把销售点直接推到钢贸市场,自行组织一些钢贸商进行销售……所有这样的合作和变化,都增强了钢贸商和钢厂的市场竞争能力。
由于近几年钢市行情不好、波动较大,为了获得利润,钢贸商和生产厂家往往存在博弈关系。例如,当钢市发生与预判不一样的情况时,一些钢厂代理商会联名要求钢厂给予政策优惠,甚至要求给予“补差”。实际上,无论是钢厂还是钢贸商,都是钢铁物流产业链这根“藤”上紧挨着的两个“瓜”。钢厂的盈利水平处于亏损边缘时,整个产业链的盈利情况都不会好,处于上、下游之间的钢贸商更是受到两端的挤压,盈利情况更糟。
在钢贸市场集中办公时,钢贸企业同行相邻,既有竞争又有合作。但是,等客上门采购的服务模式较为单一,相互间合作也只停留在互补缺口钢材上。搬到高档办公楼宇后,钢贸企业的接触面广了,当发现客户特殊需求后,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多元服务。如果客户需要填付资金,钢贸企业可以寻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大商家的资金支持。在为客户提供钢材时,钢贸企业可以在客户邻近仓库存储钢材,并能根据客户时间节点供货。如果客户对钢材有特殊要求,钢贸企业也可提供加工配送服务。钢贸企业发展的方向,将以专业的集约经营取代传统纯交易方式,并在集约经营中发掘企业盈利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