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致钢铁业陷入这种被动的局面,其症结在于钢铁企业的扩张冲动仍在继续,结果造成重复建设遍地开花。据知情者透露,在宁夏石嘴山市红果子工业园长城新区中,一个总投资151亿元、年产能350万吨的宁夏申银特钢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”申银特钢“)的钢铁企业,在没有获得国家发改委的项目立项批复、国家环保部的环评批复的情况下,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,从而一路绿灯拿地开工建设,并在2013年下半年试投产运行。
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,来到位于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果子工业集聚区长城新区看到,申银特钢这个大型钢铁企业已经基本建好,炼铁高炉、热轧车间、矿石、焦炭码头等主要设施已全部建成,有两座高炉已经点火。
石嘴山新闻网刊载的《申银特钢项目助推全市经济发展》内容显示:申银特钢一期工程自2013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,主体建设项目中的洗煤、焦化、烧结、球团、高炉、余热发电等建设内容按计划有序推进,焦化、烧结进入冷调试阶段,烧结预计7月12日投产,焦化预计7月13日出第一孔焦,1号高炉预计7月16日投入生产。二期、三期工程已于3月25日全面开工,计划于2014年2月竣工投产。
在1月份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传出消息称,面对到2017年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的艰巨任务,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河北省今年要压减1500万吨粗钢产能。
不过聊城42crmo无缝钢管存有的无序扩张、污染环境及违规占地等固有顽疾能否在此轮钢企重组大潮中被彻底“淹没”,引发业界普遍关注。钢铁产能过剩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,然而减产难,减掉已建成的产能更难。同时,低迷的市场需求远远赶不上钢铁产量增长的步伐。
钢铁行业已开工项目510个,在建项目总投资2699亿元。其中,炼铁在建产能3000万吨,正在设计2800万吨,规划建设1700万吨;炼钢在建产能2200万吨,正在设计1000万吨,规划建设1700万吨。如果这些项目全部投产,国内炼铁和炼钢总产能将分别达到9.15亿吨和10.2亿吨,折合粗钢产能达到10亿吨。目前,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过剩或者饱和的边缘。
成都市经信委就曾宣布将以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为龙头,将2009年钢产量在100万吨以下的7家小钢铁企业整合为四川省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。与此同时,山西立恒钢铁股份有限公司、新绛高义钢铁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联合国企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之下整合重组,建立组建晋南钢铁贸易有限公司。
晋南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之后,上述5家公司将统一采购、统一销售、统一钢铁物流,从而降低公司成本,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。 酝酿已久的钢铁产能缩减目标也已出炉。